一、蒸汽管道配送系統應滿足如下要求:
1、確保從鍋爐出來后盡量保證飽和蒸汽的干度;
2、要正確布置
3、要選擇正確的管道口徑;
4、要保溫;
5、要合理布置膨脹節;
6、蒸汽配送主管上要有足夠的疏水點;
7、用汽點能得到高品質的干飽和蒸汽;
8、要滿足“高壓輸送、低壓使用”的原則,設置減壓站;
9、要避免水錘;
二、蒸汽管道布管規則:
1、從鍋爐出來后的蒸汽管道應略微向下傾斜,在盡可能的情況下,要保證傾斜度1:100~200,該坡度將確保冷凝水在重力和蒸汽流動的作用下流向排放點,當然排放點一定要設置合理的疏水閥。
2、長距離管道布置:所有低點和每隔30-50米要安裝一個疏水閥。
3、蒸汽管道向上布置。
4、應采用偏心變徑,而不應該用同心變徑,會產生水錘。
5、從主管道上取汽,應該從主管頂部接分支管,這樣可以得到最干燥的蒸汽;若從底部取汽,冷凝水和雜質全部跟隨蒸汽往下游輸送,影響設備有效運行。
6、垂直安裝的蒸汽管道應該比水平安裝的口徑選大一點,因為垂直管的蒸汽流速會加快。
7、過濾器Y型盡量與管道處于同一水平面上,即側裝;Y型若在下部,會造成水錘。
一般來說,在每個疏水閥、流量計、減壓閥、調節閥和關健設備之前要安裝與管道同徑的過濾器。
8、排除空氣和不凝性氣體,末端要加裝排空閥。
9、 應在任何關鍵的用汽設備前和減壓閥前,應該安裝汽水分離器,以便使用干燥的蒸汽。
三、疏水點設置
A、蒸汽主管沿管長平均間隔30-50 米應該設立疏水點;在管道的低點、拐彎處和末端也要設置疏水點;
B、如果疏水點或管線設計錯誤,冷凝水無法及時排出,就會對閥門管道、彎頭、設備等造成嚴重的水錘沖擊和破壞,且降低了后續換熱器的換熱效率。
C、主管疏水,需要先在管道上做一個集水井,然后再接小口徑的疏水管道,這樣冷凝水才能順利的陷落到集水井,然后通過疏水閥排出。否則,沒有集水井的話,很多時候冷凝水無法陷落,直接繼續被蒸汽推走,導致后端蒸汽濕度大,產生水錘等問題。
相對于蒸汽主管尺寸,推薦集水槽尺寸如下
主管直徑 D | 集水槽直徑 d1 | 集水槽深 d2 |
≤ 100 mm | d1 = D | 至少 d2 = 100 mm |
125 ~200 mm | d1 =100 mm | 至少 d2 = 150 mm |
≥ 250 mm | d1 ≥ D / 2 | 至少 d2 = D |